颈肩腰腿痛诊断三步曲
来源:邦尔骨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:2019-06-12 浏览量:2547
第一步:神经定位诊断 询问病史及自觉症状
询问病史时,除性别、年龄、职业外,要着重了解下列内容:详细询问外伤史,从小至今,包括青少年时期的外伤史,少儿患者应了解其有无产伤。头、颈、背、腰、臀部外伤后常常不是马上出现症状,尤以慢性劳损更是如此,因外伤史在第一次接诊时易于忽略。重视外伤史的询问,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特别重要意义。
要有脊柱整体观,询问清楚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各部位各种症状出现的先后过程, 询问疼痛的性质,是酸痛、麻痛、钝痛、烧灼性痛或放射性痛?是持续性痛或间歇性痛?体位改变时对疼痛的影响:加重、减轻还是不变?疼痛的具体部位应了解准确,在头、颈、胸腹、腰背、臀部及四肢的哪一范围内。感觉有无异常,如有异常,要了解是麻木感、针刺感、肿胀感、冷厥感还是灼热感?感觉有无减退或消失。有无运动功能障碍?达到什么程度?肌肉有无萎缩或代偿性肥大?有无上肢出现持物落地现象?下肢有无僵硬、踩棉花感?是否发生截瘫、偏瘫、单瘫或交叉瘫及面瘫等情况?
总之,询问病情时,应包括发病脊椎相关的脊髓节段、周围神经和交感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循环、淋巴循环是否正常。通过以上询问,初步分析是什么组织(脊髓、神经根、交感神经、肌肉、血管或淋巴管)在什么部位受到了损伤,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
简单归纳为:
1 麻木、疼痛的肢体,按周围神经分布,作出发病的脊椎范围的初步定位判断。
2 有内脏、器官病症,按交感、副交感神经节段,作出发病脊椎的初步判断。
3 有脊柱局部症状的,按椎旁肌肉、韧带、筋膜附着的椎间关系作出判断。
4 无上述临床表现者,按症状部位的动脉供血、脑和脊髓损害作出判断。
第二步:触诊、检诊定位诊断
1.压痛点检查:
在病变部位可有棘突、关节突和横突旁压痛;棘突间韧带有压痛;颈腰背肌有压痛;棘突两旁某点有压痛(关节突关节处),有神经根炎症时深压会出现沿神经放射痛,提示可能有椎间盘突出症;在L5/S1间压痛,可能有腰骶关节错位、劳损、游离棘突、杵臼棘突或骨盆旋移症等。
2.触诊检查:
(1)横突、关节突触诊法:术者用右手拇、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(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,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、3颈椎后关节处),向上下滑动对比,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。如有异常,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——硬结,肌痉挛的索状物、摩擦音等,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,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。(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,且长短悬殊,触诊容易有误差,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。)
(2)棘突触诊法:用于下位颈椎及胸腰椎的检查。术者右手食、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,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,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。
(3)阳性反应物触诊法: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、横突、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,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、压痛和硬结。若有,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(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)。
3.骨科的特殊试验检查:
触诊检查不满意者,可用脊椎病常用的持殊试验。
对棘、横突有偏歪,但是无椎旁压痛和相关症状者,应选用骨科相关检诊法,或神经科检查法,以便鉴别诊断。凡检诊有明显偏歪的脊椎,经诊治后临床原有症状和椎旁压痛已消除,但触诊仍有偏歪者,应考虑其是在变异基础上发生的椎关节错位,错位复正后症状消除,但变异的形态仍存在,若将生理性变异当病理性错位继续正骨,必会导致新的损害,应高度警惕。
第三步:X线脊椎照片定位诊断
观察颈椎X线片各椎间关系的变化,脊柱轴线变异情况,椎体后缘联线变异情况。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、倾位、仰旋、倾旋和侧旋等改变。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移都属颈椎关节错位的表现。观察各椎间盘变性、椎间关节骨质增生,各韧带钙化的部位、程度等。并与第一、二步定位诊断结合分析,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果。
(1)排除正骨推拿的禁忌症。包括骨折、脱位、结核、肿瘤、嗜伊红细胞肉芽肿、化脓性炎症等。观察骨质疏松程度,正骨推拿时选择快速复位法或缓慢复位法。
(2)仔细观察和分折有无椎间关节错位,错位的类型(错位方向)、部位,正、侧位片的各椎间关系的变化 。
(3)观察脊椎退变的程度,分析退变是否本次发病的主因。各椎间盘变性(膨出)、椎体关节骨质增生、各韧带钙化的部位、程度等。临床检诊有脊髓损害体征者,应作MRI或CT检查,以便确定选用手术或非手术疗法。
三步之间的关系
在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初步判断的发病脊椎范围,结合第二步触诊定位诊断,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类型。最后影像定位诊断,对比分析和排除疾病。利用三步所搜集的信息,进行综合分析,去伪存真,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,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。